1987年,广东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,意外收到了儿子寄来的一封特别信件。这个儿子已经失踪了整整30年,而信中并非普通书信,而是一篇发表于上海《文汇月刊》的报告文学,题为《赫赫而无名的人生》。
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故事,而这位九十岁的老人,正是黄旭华的母亲。文章中只称呼他为“黄总设计师”,使她一时间难以确认这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儿子。
直到她读到文中提及“他的妻子李世英”等具体名字时,母亲终于确信,文章的主人公正是她失散多年的儿子黄旭华。那一刻,她才知道,这个消失了三十年的孩子,如今已成为国家的无名英雄。
黄旭华被誉为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,现已98岁高龄。然而,在2019年他获得“共和国勋章”之前,他的名字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几乎是陌生的。
黄旭华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,家乡是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中医世家。年仅20岁时,他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央大学航空系,后来又成功考入国立交通大学,主修民用船舶制造专业。
展开剩余84%1958年,国家委派黄旭华领导核潜艇研发项目,当时他和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,团队成员未曾出国,甚至无人见过真实的潜艇。
但正是在黄旭华的带领下,这群年轻人硬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,成功打造出了我国的核潜艇。那么,他们究竟是凭借怎样的勇气和智慧完成这项任务的呢?
1924年,黄旭华诞生在广东的一个渔村,家中多数成员以乡医为业。少年时期,他曾立志继承家族医术,刻苦学习医学知识。然而,战争爆发使他的学业被迫中断。
由于生长在海边,黄旭华早早萌生了学习航空或造船技术的梦想,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国家的海洋权益。
我们知道,中国陆地面积世界第三,但许多人不清楚,中国的领海面积也十分广阔,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。
自古以来,中国三面环海,领海不仅蕴含丰富渔业资源,海底更蕴藏着大量石油、天然气和矿产。渔民赖海为生,因此保障领海安全至关重要。
尽管海域广阔,我国却缺乏先进的军用舰艇来维护海疆安宁。
战争期间,黄旭华辗转多地,最终在重庆放弃了医学梦想,1945年成功考取国立交通大学,专攻船舶制造。
他大学毕业的那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时期,同年他光荣地成为预备党员。
五十年代初,黄旭华在上海船舶管理局工作,参与仿制苏联舰船项目。1956年,他与同事李世英结婚。
1958年,国家调派他前往葫芦岛核潜艇基地,开始潜艇研发工作。刚到基地,黄旭华便意识到面临巨大挑战。
他领导的团队共29人,平均年龄不到30岁,没有人出过国,没人见过军舰,连最基本的军舰设计图纸都没有。
俗话说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”,但他们连“猪走路”的影子都未曾见过。尽管如此,上级下达了铁的命令:“无论用多少年,必须造出核潜艇!”
核潜艇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领海安全,只有拥有强大海军力量,才能抵御帝国主义舰队的威胁。
于是,黄旭华带领这支“三无团队”,顶着巨大压力,开始摸索潜艇制造之路。
他们从国外新闻和公开资料中寻找灵感,一边绘制潜艇蓝图,一边进行实验。
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,所有复杂的计算都依靠算盘和尺子完成。恶劣的实验条件下,团队成员常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昼夜奋战。
凭借对国家的深厚忠诚和顽强毅力,他们历经十二年,于1970年12月成功打造出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——“长征1号”。
之后经过十一年潜心研究,1981年,我国研制出了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。
黄旭华在基地工作长达三十年,直到1986年才得以回家。
这三十年间,由于工作的高度机密性,他无法回家探亲,甚至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。
离家时,他还是风华正茂的33岁青年;重返故乡时,他已是满头白发的老者,而他的母亲也已步入九十高龄。
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回忆,年轻时黄旭华酷爱音乐,家中有一台扬琴。然而他离家后,琴就被遗忘在角落,三十年后琴弦早已断裂。
母亲虽然对黄旭华的长期离开有所埋怨,但当儿子拿出一篇介绍其成果的报道文学,念给她听时,她选择了原谅,并召集其他子女劝大家理解黄旭华的选择。
最难处理的,是与女儿的感情。长时间的分离,让女儿面对黄旭华时,犹如面对陌生人。
然而黄旭华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,他坚称:“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,属于祖国,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!”
“祖国需要我献出全部热血,我便倾尽所有;祖国需要我点滴奉献,我亦义无反顾!”
他骨子里深植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,正是父母从小教导他的。
1988年,黄旭华将核潜艇的研发任务交给了第二代科研人员,但他依然活跃在军事科研第一线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。
他的学生中,涌现出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两位船舶设计大师,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,以及三十多位副总设计师,真可谓桃李满天下。
2019年,95岁的黄旭华与袁隆平一同荣获“共和国勋章”。
2021年,他将毕生积蓄1100万元捐赠给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“七一九研究所”,并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,鼓励后辈继续为船舶事业贡献力量。
黄旭华多次捐助“七一九研究所”,早在2017年便从技术奖励中捐出20万港币,帮助研究所解决困难职工问题。
2022年,这位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已届98岁高龄。
仿佛践行着自己年轻时立下的誓言,黄旭华依旧时刻关注国家船舶重工业的发展。
即使步入耄耋之年,他仍然活跃在科研领域,为我国军事科研事业贡献着宝贵智慧和力量,尽展生命最后的光辉。
发布于:天津市